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

花园里的生活:扮猪吃老虎?





簡單的一家三口,話題永遠離不開你、我、她。
 這天,我們談起性格很“牛”的孩子爸,和生肖屬虎的孩子媽,當年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?
 這個話題,孩子很有興趣,她很想知道當初發生的事。
 我說:“爸爸當年具有‘牛’的勤勞,又有‘牛’的凱樣,于是,我被爸爸外在的單純吸引,最后,爸爸扮豬吃了‘老虎’。”
 “是誰吃了誰?”孩子爸很快地給了反應。
 可是,孩子卻馬上推翻了我們以上的說法,道:“不對!你們兩人都還在,沒有人被吃掉!不是吃了,應該是當……當……當……當(結婚進行曲子)才對!”
 一時間,原本被醞釀成淒慘的氣氛,卻被孩子的這句話化解了。不單如此,我們心中還充滿了當年的幸福感。
 結婚多年的夫妻,難免會把另一半當成理所當然,對于當初的愛意,早就拋在九霄雲外,彼此之間的言談舉止,常會顯得平淡無奇。然而孩子的世界卻是充滿想像力的,是活潑的,她,有純正的正面想法,足以讓她天天天真活潑。
 “如果你被吃掉了,你怎么還會生下我?”天真的孩子頓時變身為小天使,讓我記起婚姻中應有的座右銘:愛卻長存。
 她也讓我知道,每一個家庭中都有愛的氣息存在,只是我們有沒有仔細地去體會而已。
 明白孩子期待一個溫暖的家,一個能夠給她幸福快樂的家,我,不管三七二十一,抓緊孩子爸還握在駕駛盤上的手說:“爸,我們一定要記住,我們是因為‘當……當……當……當(結婚進行曲)’才在一起,不是因為誰扮豬吃了誰!”

2011年4月20日星期三

花园里的生活:书的深度与高度

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,自孩子上幼兒園之后,我就在家中添置了書架。其中最低的位置,是質地比較耐的圖畫書,較高的是紙質較薄、字多了一些的繪本、漫畫書。書架頂層則是我童年時期的書。
 孩子在書架前,抬頭高高地往頂層看去,好奇我童年時期都看些什么書。
 于是,我和她約好,趁她一個星期的假期,每天看完底層的一本書,等我下班回家,她就給我口頭報告書中的內容。還有,她還要給我說說,對書中圖畫的評語,那么,一個星期后,就能得到翻閱頂層其中一本書的機會。
 終于,五天過去了,她完成了這門功課,我從頂架上拿一本書給她。孩子接過泛黃的陳年舊書,興奮地、粗魯地翻閱。
 視童年舊書為珍寶的我,“唉呀”一聲,立刻把書搶回懷中,免得這本舊書在孩子手中“四分五裂”,一命嗚呼。
 “我的小天使呀,書的樂趣,除了來自閱讀以外,其中的樂趣也來自書架!”我為了分散她對我手中那本舊書的注意力,如此說。
 “怎么啦?”孩子果然好奇心起,放下準備向我撲過來的雙手。
 “書本尺寸有大小之差別,書的厚度也有厚薄之分,書的高度也參差不齊。要把這些書好好地擺放在書架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!”我蹲下身,就最底層的書,前前后后地移動,猶如積木。
 孩子看見我忽然把書本前前后后疊放和擺放,仿彿是很好玩的遊戲。書架中的書,也可以做遊戲?孩子這回可樂了,獨個人坐在書架前玩,早已經忘記我手中的舊書。
 正所謂“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”,書是人們最好的朋友,我們身為父母,應該早早讓孩子習慣與書玩遊戲,與書為友才是。

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

故乡的花园:谁是好朋友?


“誰是你在班上的好朋友?”這天,我問起孩子的朋友,希望借此瞭解她在班上的社交情況。 不料,孩子面有難色地說:“我在班裡班外都有要好的朋友!”孩子為難地說。 “他們都是些什么人?”聽她這么一說,我倒想知道她交了哪些朋友。 “有華文人、有英文人,還有一個來自沙巴的人,她不是英文人,可是只會說英文。”孩子一邊伸出手指頭,一邊數算著說。 “華文人應該說成華人,”我知道孩子搞不清楚我國多元民族的稱呼,于是給予糾正:“英文人應該說成英國人……”說到這,我遲疑了一會兒:“你的學校怎么會有英國學生?”  “不是英國人,他們和我們一樣,不過不大會說華語,只會說英文。”孩子解釋。 “不對,不對,他們不是說英文,文是文字,你應該說他們只會說英語。”我越聽越覺得孩子的用詞有問題。 “他們是來自受英文教育家庭的華人。”我還是要讓孩子搞清楚複雜的華人社會結構。“話說回來,你剛才是說班上有一個說英語的沙巴人?”我向孩子確認。 “是的,他的名字還很長呢!”孩子老實地說。 太好了,原來她班上還有來自沙巴的土著!這種可遇不可求的際遇,真是難得,我趕緊把握機會,讓她認識其他民族。“她應該是我國另外一種土著,你可以問問她,她是否是卡達山人。”  “什么土著?”孩子好奇了。 “我國的土著有馬來人、卡達山人、伊班人……”這回到我一邊伸出手指頭,一邊數算著說。 “幹嘛這么麻煩?”孩子不耐煩地說,“我們早已經是朋友了,管她是什么民族!”  是的,幹嘛在乎小小年紀的孩子,對華人的稱呼是否正統?幹嘛急著讓她搞清楚我國是個多元民族的社會?只要孩子與身邊的人都能好好相處,那才是要緊的事!

2011年4月7日星期四

故乡的花园:黑的修辞


每一輛車車倉內的小小空間(始終不會比房子大吧!)是一個可以把一家人“溫馨地”關起來的地方。我一向珍惜這樣的機會,捉緊機會讓一家人增添聊天的機會。 這天,我說出一件讓孩子爸哭笑不得的糗事,他一邊搖頭一邊說:“你呀,真讓人嘔血!”  我無言以對,可是,孩子卻睜大了眼睛盯著爸爸問:“怎么沒有血?”  這回輪到孩子爸無言以對。 我趕快為他解圍,向孩子解釋:“這是一種說話的手法,叫作誇張修辭。”  為了讓孩子更加印象深刻,我馬上就地取材舉例說:“我們說‘爸爸黑得像炭!’實際上,爸爸才沒有黑得那么離譜,只是我們採用了這種誇張手法來表達而已。”  孩子一聽,哈哈大笑:“我明白了,爸爸黑得像炭!”  司機爸爸被孩子這么一取笑,臉色一沉,瞟了我一眼,委屈地說:“我有那么黑嗎?”  “你就充當實地教材,讓我們馬上學會誇張修辭嘛!”為了孩子的學習,我安慰他,應該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。 “實地教材多的是,你為什么偏偏要拿我這活人當教材?”孩子爸就是不同意被說成“黑得像木炭”。 “這不關媽媽的事!”孩子為我辯護。 “不關媽媽的事?那么關誰的事呢?”爸爸反問道。 不料,孩子回答:“你自己呀!誰叫你是我們當中曬得最黑的一個?”  孩子爸的這個提問,我倆的心中無疑都有了一個假設答案:“不關媽媽的事,那么就是關係孩子的事啦!因為是孩子在學修辭。”  可是,我們萬萬沒想到,孩子竟然會這么回答,大家都愣住了! 是的,我們太習慣凡事責怪別人,反而忽略了自我檢討的需要和事實的存在,孩子簡單的想法,一下就點出了我們大家長的毛病。 有時候,聽聽孩子的說話,也能從“三人行必有我師焉”中得到啟示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