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

故乡的花园:谁是好朋友?


“誰是你在班上的好朋友?”這天,我問起孩子的朋友,希望借此瞭解她在班上的社交情況。 不料,孩子面有難色地說:“我在班裡班外都有要好的朋友!”孩子為難地說。 “他們都是些什么人?”聽她這么一說,我倒想知道她交了哪些朋友。 “有華文人、有英文人,還有一個來自沙巴的人,她不是英文人,可是只會說英文。”孩子一邊伸出手指頭,一邊數算著說。 “華文人應該說成華人,”我知道孩子搞不清楚我國多元民族的稱呼,于是給予糾正:“英文人應該說成英國人……”說到這,我遲疑了一會兒:“你的學校怎么會有英國學生?”  “不是英國人,他們和我們一樣,不過不大會說華語,只會說英文。”孩子解釋。 “不對,不對,他們不是說英文,文是文字,你應該說他們只會說英語。”我越聽越覺得孩子的用詞有問題。 “他們是來自受英文教育家庭的華人。”我還是要讓孩子搞清楚複雜的華人社會結構。“話說回來,你剛才是說班上有一個說英語的沙巴人?”我向孩子確認。 “是的,他的名字還很長呢!”孩子老實地說。 太好了,原來她班上還有來自沙巴的土著!這種可遇不可求的際遇,真是難得,我趕緊把握機會,讓她認識其他民族。“她應該是我國另外一種土著,你可以問問她,她是否是卡達山人。”  “什么土著?”孩子好奇了。 “我國的土著有馬來人、卡達山人、伊班人……”這回到我一邊伸出手指頭,一邊數算著說。 “幹嘛這么麻煩?”孩子不耐煩地說,“我們早已經是朋友了,管她是什么民族!”  是的,幹嘛在乎小小年紀的孩子,對華人的稱呼是否正統?幹嘛急著讓她搞清楚我國是個多元民族的社會?只要孩子與身邊的人都能好好相處,那才是要緊的事!

没有评论: